麦秸杆小的实在微不足道,保定顺平人把它编织成精美的手工艺品远销海外;肠衣“下脚料”又短又小,顺平人用它加工套管闯出了致富新路;小小土布鞋实在不起眼,顺平人却做出了全国知名的大品牌。
“小”在顺平人眼里并不小。从小做大、以小谋大、凭小搏大,这是顺平县近年来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缩影。
小草编闯出大市场
9月18日,在顺平县大悲县黄岩村草编加工户杨金花家,小飞人、小玉米、草球和圣诞树等草编成品码放地整整齐齐。杨金花说,这些成品都是按照公司订单加工的,要经天津海运送往德国。
曾经在外打工多年的杨金花是从2002年开始做草编的。“对俺们妇女来说,干草编这行最合适不过了。大小功夫坐在家里就把活儿给干了,农忙时不耽误种庄稼,平时还能伺候老人孩子;小麦秸杆自家田里到处都是,还不用下本钱。”杨金花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。去年,她利用农闲时间为该县外贸公司编织各种草编工艺品3万多个,收入3500多元。
据了解,目前,顺平县的草编制品逐渐由单一的扇子发展到公鸡、草篮、寿桃等200多个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,产品畅销德国、英国等20多个国家,年销售700多万元人民币。
土布鞋做出大品牌
早在革命战争年代,顺平县妇女做的千层底布鞋就小有名气。近年来,人们在穿着打扮上悄然刮起一股复古风,顺平县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抓住这个商机,做起了“土”布鞋生意。
起初,该县只为一些大布鞋厂做纳鞋底、上鞋帮等一些初级的加工活,并不生产成品鞋。生产厂家领到加工合同后,把任务再放到村里的加工户中去。由于工艺成熟,制作考究,该县与许多大布鞋厂都签了加工合同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顺平已有不同规模的鞋厂20多家,每年可生产布鞋50多万双。
该县在与大企业“联姻”的同时,还在面料、款式、花色、品种上积极求新求变,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。目前,该县布鞋人先后开发出东升斋、福盛源、伊祁山等8个品牌,“红军鞋”、“大家闺秀”、“风采绅士”、“福寿禄”、“桃园结义”等五大系列60多个品种,销往京津晋鲁以及东北各地,销售收入达1500万元。